先说我自己的观点:
- 作为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中国人,对家的执念很难和老外做直接的对比,普通人还是有很强的关于有个家的执念,作为家的载体,房子能给人带来无与伦比的安全感和最后的退路。说白了,自己的房子和租的房子,到底不一样,1个是家,1个是出租房。
- 基于上述结论,房子是必然要有的,但是却不一定需要买,未来将会有多种形式来帮助年轻人获得自己的住房。
- 有住房的情况下,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风格装修,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布置,没有搬家焦虑的情况下,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购置大件,带来的情绪价值和安全感,难以估量。
- 在现阶段房子和城市的教育资源,市民待遇资源捆绑的情况下,有自己的房子可以更好的融入这个城市,等等。
- 综上所述,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讲,有房子是必然项,但是房子不一定需要通过购买的方式拥有。
未来的楼市会怎么走?
“炒房”彻底凉凉,至少对于普通人来讲会越来越远,作为普通人,自住可以,不要炒房,不要炒房,不要炒房。
曾经人们跟疯了是的,竟然相信房价会永远上涨,工资会永远上涨,当经济停滞,会发现其实平稳才是常态,万年不变的工资,中规中矩的生活,才是真相;
刚毕业的几年,必然是上升期,毕业2年后,不要再相信明天会比今天更好,人生基本定型,普通人的天花板在变低,经济狂飙的红利和普通人的造福神话,一去永不返(这几条适用于绝大多数普通人,对于家里有资源,自己有特殊机遇的人,另算)。
在国内的环境下,大概率未来楼市分2种:
- 保障类住房(剥夺交易属性,以30-60平方小户型为主,住房品质一般,解决年轻人的住房问题),以政府主导,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廉租住房、经济适用房、政策租赁住房、定向安置房、回迁房、共有产权房,以及人才房等。
- 商品住房(有交易属性,但是除了豪宅之外,其他房产流通性变差,豪宅有奢侈品属性,超出了我的理解范畴,暂且不谈),商品房以房企主导,包括大户型住房,联排别墅,独栋别墅,大平层等;优质商品房除奢侈品属性外,因为大户型的原因,单价变低,总价变高,炒房门槛极高,且各种坑防不胜防,下面单独列。
两类房产,前者是针对穷人的住房顽疾,解决的是年轻人有没有的问题,价格可能极低,甚至不要钱(比如针对超级贫困户的扶持住房,针对穷人的廉租房等),品质不要妄想,但是一定会有保障基本的水电燃气等。
后者解决富人的住房问题,包括但不限于提供超大户型,带有奢侈品属性的市区独栋别墅,带有生活气息的小花园,健身房,私人物业管家等等;满足富人或者中产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,两者互不影响。
买房子看什么?
- 如果是买来自住,需要考虑小区环境,物业,教育等问题。
- 如果是买来投资,需要重点考虑租售比和流通性,我的判断是未来大概率商品房只有附带奢侈属性的豪宅,才会具备可投资性;而这一类型的房子会越来越少,极易踩坑(比如部分租售比较高的房子,折旧率、城市经济中心转移、城市产业的变化、房产税等政策因素都要考虑在内)。
什么时候买合适
- 当然是需要的时候买,保障性住房从政策到实施,落地,我拍脑袋随便判断下,至少还需要3-30年,会逐步的从政策落地,小范围试点,大范围试点,全面落地。所以指望这个也不太现实,何况保障性住房会是以小户型为主,因此收入稳定性强的情况下,确认价格合适的情况下,不需要等(价格合适指的是,如果这个房子剥离了交易属性,你是否还愿意以这个价位购入。)。
- 但是如果现在短期没有住房需求,例如家里有个上学的孩子,想给他买房以后毕业结婚用,那趁早扔掉这个老古董想法吧。他不需要这个房子,别瞎操心。
- 户型的分界线,大概率会以60平方为分界线,120为分界线,60以下为政府保障。60-120平为具备一定要求的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互相掺杂,120平方以上为具备投资属性的商品房(保障性住房基本不会有120平方以上)。
可能存在的变量
以上适用于绝大多数的情况,但是仍然有较多的变量,例如上述规则不一定适用于超一线城市,比如北京、深圳、上海….以及部分大城市的核心地点,比如新一线城市的绝对市中心等,地段带来的变量会影响较大,再比如海景房等等,但是能在这些核心地段购房的样板又可以忽略不计。
其次历史的演变往往都是不知不觉,又比如钝刀子割肉,当1个又1个小变化悄悄发生的时候,绝大多数人都意识不到发生了什么。只有小变化蝶变成巨变的时候,大部分普通人才会意识到,哦,又变天了。
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,非喜勿喷,坐等时光流逝来慢慢打脸。。。
0